一定时期内,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处于扩张期,建设基本上以新建为主,设计行业也基本围绕着新建项目运行,迎来了行业的高速发展阶段,所谓的金桥银路钻石隧道基础设施设计时代,建筑设计也随着房地产业的节节攀高而风生水起。营口市政设计
当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进程的中后期即缓慢发展阶段。从预计上来看2020-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每年提升大约0.85%,显著低于过去十年年均1.27%的升速;从重点城市群城市化水平来看,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整体城镇化率已超过“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目标。其中,珠三角城市化水平超过80%。主要城市发展模式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设计行业上看,除计划周期较长的公路铁路外,其他行业近年新建项目明显减少,改造提升整治项目明显增多。
在地方政府自身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所对应的政策指引成为了建设的主要方向。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建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里,上升为一项行动。在政策上,随着城市更新上升为行动,相应的试点项目、贷款政策、政府资金补助等会迅速到位,业主的城市更新建设倾向性也会愈发明显。
确切地说,对市政设计行业而言,城市更新并不是个全新概念,旧路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人居环境提升、解决生态水问题的海绵城市、减少地上蜘蛛管线的综合管廊,这些都可以认为是城市更新的具体举措。在增量与存量并存的时代,习惯于增量时代的设计行业如何应对大量的城市更新业务,也是一个值得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不同于新建项目,城市更新类型项目有以下的特点:
1、设计费按现行计价方式较低
现行的设计费计费方式是按照2001年,原计委、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进行计价,其核心思想是按照工程建安工程费的比例收取设计费。
在新建工程中,由于工程量较大,往往工程建安工程费较高,简单重复的设计内容较多,相对而言设计费用较高。而城市更新类项目相对而言往往建设规模不大,特别是在2021年8月10日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除增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大规模新增建设规模,不突破老城区原有密度强度,不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基本都以修补维护为主,工程建安工程费较低,自然设计费用按比例较低。
2、设计难度较大,人工成本较高
相较新建项目,城市更新类项目边界条件更复杂,制约建设的因素更多,个性化设计内容更广,参与专业更多。
新建项目,特别是市政类项目,前期往往都是有规划方案支撑,很多如平面线性、设计标高、道路断面设计等边界条件都基本确定,设计的可预见性很强,按部就班的基本就可以完成设计任务。而城市更新类项目往往缺乏规划的支持,或者规划和方案设计是一体的,往往需要逐一对边界条件进行确认,需要和业主反复地沟通,反复的方案固化,从而才能进一步设计,工作量较大,特别是反复的工作量。
传统市政类项目设计,各专业分工比较明确,互相协作的内容和界面也比较清晰,相关的技术管理程序体系也比较完整,设计协同和效率也比较高。城市更新类项目涉及的专业比较多,更侧重前期方案的设计,有些设计工作很难分清谁是主体专业,谁是辅助专业,对复合型的应用要求较高,专业之间的区分度越来越小,技术管理体系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更注重设计团队的全面性。
总而言之,较传统市政项目而言,城市更新类项目更多呈现收费少、工作量大及要求高的特点。就像当年钢铁钢业和煤炭行业设计院介入市政设计行业一样,并不是市政设计行业有多吸引人,而是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随着行业内卷的不断加剧,加速布局城市更新类项目对市政设计单位来说,应该是一个无奈但必须去做的动作。
对于市政设计行业,应对城市更新类项目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1、对精细化设计能力的要求
城市更新的一个显著要求就是品质提升,对设计而言就是放弃传统的粗放式设计而转为精细化设计。精细化设计应该充分把握使用者的生活需求,高质量的、舒适的、人性化的才是精细化的定义。精:要求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安全适用,造型美观,与客户要求及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性好,经济指标达到先进水平;细:要求关注细部设计,表达充分完善,绘图规范、细致,完成度高,统一性好,专业间矛盾少,设计深度能充分满足要求。 在较发达地区,对精细化设计的要求越来越具体。2021年9月24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发布了《前海建设标准系列——市政道路精细化设计指引(征求意见稿)》,该指引以标准化的形式约束设计单位的设计深度和广度,也是设置了进入市场的门槛,让一部分设计企业量力而行。
2、对前期方案创作能力的要求
传统市政设计项目对前期方案要求较少,而对专业程度要求较高,公众参与性也较低。
城市更新类项目更类似于建筑设计,比较注重前期设计工作,注重表达、注重比较、注重展示,也注重公众参与。同时由于项目往往边界复杂,很难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表达整体,从而体现多样化、定制化的特点,要求设计方提供众多不一样的设计产品、设计手法、设计理念,提供各种不同的方案。
由于公众参与程度较高,设计面对的不仅仅是业主单位,还要做大量的科普解释工作,以应对大众的参与。这要求设计方有较高的沟通能力,有较多的类似方案的积累,较多的方案创意,对前期方案创作能力的要求较以前要有较大的提高。
3、对专业融合的整合能力的要求
城市更新类项目面对的大多是对城市的提升改造,目标是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项目更加体现综合性,对单一专业的依赖愈发减少,对多专业参与的要求愈发明确,对专业之间的界定愈发模糊,对跨专业的协作需求愈发清晰。同时由于新技术新表达方式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专业上前期表达和后期设计有了明显的分工。
传统的市政设计行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设计单位,主体专业往往都是道路交通、排水管网、桥梁结构,规划、景观、建筑等专业往往是欠缺或者较弱,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在内部构架上,往往都是以专业划分部门,以项目临时组建设计团队。缺少人才,没有组织,是面临的主要问题,招揽相关专业人才,组建跨专业综合性团队,似乎是个要求。
4、在EPC模式下设计牵头能力的要求
城市更新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对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极高,EPC模式的诸多优点,特别是工程建设质量有保障、有效缩短建设周期、体现设计主导地位及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等特点,极其适合城市更新项目。EPC模式为解决城市更新项目的相关重难点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政府投资困难,本身债务规模水平不支持PPP模式等条件下,EPC模式又回到建设模式的主流。
在以往的工程实践中,EPC项目牵头单位大多为施工单位,设计只是联合体成员。城市更新类EPC项目相对于其他新建项目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项目设计难度较大,前期工作量较大,二是项目复杂,投资控制较难,对设计完成度、完整度有极高的要求。加之项目普遍规模不大,对融资能力不是很强但又想在EPC总包领域跃跃欲试的设计企业来说,是个比较好的介入点。项目有需求,企业有意愿,设计牵头的城市更新类EPC项目模式方兴未艾。
从联合体成员到牵头单位,设计企业面临两大基本挑战,一是风险控制,二是采购及施工管理。
作为联合体成员,做好自身的设计风险控制就可以全身而退了,但作为牵头单位,要为项目整体风险负责或共担,风险控制工作成倍增长,甚至是几何级增长。同时,在运营中要面临合同范围扩大、业务范围扩大和管理范围扩大造成的风险,风险因素更为集中、不可预见的风险更多。这更要求设计企业重新构建单独的风险控制体系文件、流程和管控系统,需要加强全面风险控制,在风险凸显前就察觉,并能及时就风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规避和转移风险。
作为EPC的三个要素,除设计外,施工和采购是另外两个重点。项目成本优化依靠设计企业,赢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和采购。作为牵头单位,牵头本身意味着工作量的增加,风险的增加,其回报是收益的增加。
目前设计牵头方的收益主要有固定费率管理费和参与收益分配两种模式,固定费率管理费对于设计企业而言风险较小,参与收益则收益较高。如果选择参与收益,就意味着要更多的参与到施工和采购中去,如何控制成本,如何进行利益博弈,对设计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专业人才的储备要求。
一部分设计企业拥有了施工资质,可以从事EPC总包业务,面临更多的分包方,资金成本压力和人工成本的控制也是面临的巨大难题。
下一篇:住宅设计——创新策略有哪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