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2911566

News.

行业动态

市政工程设计全过程管理是怎样的?

发表时间:2024-08-15 访问量:455

为承载首都旅游休闲功能,展现首都旅游新亮点、着力打造首都旅游新引擎,2011年8月,通州区政府决定在通州新城南部设置通州文化旅游区。通州文化旅游区,简称文旅区,南至京哈高速、北至万盛南街、西至通马路、东至东六环路,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营口建筑设计

文旅区距天安门广场2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24公里,距离北京新机场55公里,距离天津新港约10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占据优势地位。向内呼应北京城区,向外辐射辽宁、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乃至辅射全国。未来将成为北京文化旅游的新坐标。

文旅区内原有的村落均安排拆迁,通过在文旅区内、外设置两处安置楼集中安置;其余区域均拆迁后做为新建文旅区用地。有千年历史的运粮河道--萧太后河,横穿文旅区而过。文旅区的文化沉淀深厚,历史气息浓厚,同时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文旅区将着力打造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高科技体验为特征的高端服务产业。

目前,文旅区落地项目为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环球影城位于文旅区东南部,占地4平方公里,约占文旅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是从美国引进的以“走进电影世界”为主题的高科技体验型游乐主题公园,其全球知名度与迪士尼乐园齐平。北京环球影城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其由中美双方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同管理。

在规划设计中,突出“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城市、森林城市”的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出发点,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

在设计中,把握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科技创新、时尚经典、安全实用的原则,从细节入手,从小处着眼,以点带面,完善各项工作。针对目前的市政道路、桥梁设计的半标准化模式,提出多种创新理念,使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实际需要。在规划设计的各个阶段,均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发扬“工匠”精神,努力打造不留遗憾的历史工程。

一、规划阶段全面分析建设需求,深入考虑可实施性

1.管廊专项规划

(1)管线集约

在管廊专项规划过程中,首先考虑管线的集约。将原来设计的管网进行集中归拢。通过与各专业管线主管单位的深入沟通,重新设计管线的干线分布,将干线均安排入廊。同时考虑减少管廊的分支节点,集中出线,支管廊分支线的形式。尽可能的将管线集中起来,既满足实际的管线需求,又更大可能的减少管线的分布,从而降低社会投入。

经过努力,保证了各地块的管线需求,同时,将原规划管线里程减少10%。

(2)管廊最短,高利用率和高需求处安排。

在保证每一个地块均紧邻管廊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管廊的用量。根据控规,分析地块的性质,根据实际的规划需要,优化设计路由。针对不同的地块,分析其不同的管线需求,精准把握,优化管线的配置。

管廊原规划方案设计管廊长度28.8公里,后经过优化,在满足周边地块需求的基础上,优化至23.8公里。

(3)着手考虑施工的可性行

在管廊专项规划的同时,深入考虑管廊施工的各种条件,在不改变管廊技术条件的基础上,提前为施工考虑优化条件。

在管廊路由的选择上、标高控制上、与其他管线的交叉上,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优化,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2.管线综合设计

(1)确定设计原则,把控设计方向

在开始管线综合设计时,制定了几个原则。一、尽量保证机动车道无井盖,便于减少井盖周边的病害影响机动车的通行;二、雨污水尽量紧邻设置,便于施工时节约土方;三、行道树下管线尽量减少排布,以免管线影响树木的生长;四、管线尽量靠近用户较多的一侧,进而减少分支线的投入;五、管线的排布尽量为日后的维修提供便利,减少日后维修对路面的破坏。

(2)突出管线与管廊的配合

管廊与管线是密不可分的。在文旅区市政基础设施中,入廊管线主要有电力、电信、燃气、热力、给水、再生水以及智慧管廊的智能管线,未入廊的管线为雨水、污水管线以及路灯照明电缆。

文旅区全区65公里的市政道路,仅有约三分之一的道路设置了管廊。直埋管线依然存在,管廊路段与直埋路段的交叉普遍存在,如行做好管线与管廊的配合成为规划阶段的重点。

(3)与地铁、河道、现状管线的协调

文旅区内有地铁7号线东延、地铁八通线南延两条在建地铁线路,地铁从万盛南街经东六环西侧路进入萧太后河南街,与多条道路交叉,高程的冲突十分明显。

管廊穿越文旅区内河道,在考虑与桥梁的位置冲突后,还需要考虑管廊的出风口、吊装口、逃生口等的设置。特别是管廊穿越萧太后河分洪渠起点处,考虑多种方案,排除高线电塔、桥梁、南水北调的给水干线管道、高压燃气管线的影响,最终选定合理路由。

(4)从需求出发调整管线

在设计综合阶段,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调整各专业管线。针对道路两侧均为绿地的道路,与污水管线主管单位和规划单位协商,取消污水管线。针对地铁7号线新增地铁施园站,在管线设计中,考虑施园站建设和运营的需求,增加电力、污水、燃气管线等。

3.总体道路竖向设计

为保证文旅区的总体排水顺畅,委托设计单位对所有道路进行总体道路竖向设计。由于文旅区地处萧太后河北岸,地势低,防水能力差,近年有被雨水淹没的先例。所以设计中,考虑排洪的实际需求,抬高道路的路面设计标高。由于文旅区在流域划分上与文旅区北侧的梨园镇为同域。而北侧的梨园镇为非新建区,有多处居民小区,抬高道路路面标高后,还需要考虑北侧区域的排水需求。

在此项设计中,采用GIS+BIM相融合的技术作为辅助手段,采用数字模拟技术,分析各种暴雨强度下的排水条件。同时考虑抬高路面对地块土方的影响,最终制定出总体竖向设计成果,使该地区的防洪等级由原来的1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大大增强了该地区防洪的安全性。

二、方案阶阶坚持世界眼光、高点定位、因地制宜

1.道路方案考虑构建绿色交通

坚持机非分离的思想,保证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采用绿化隔离带分离,极大的提高了非机动车的行驶安全。

道路方案设计中,考虑雨洪利用,突出海绵城市的理念,绿化带采用下沉式绿地,同时在绿化带下方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截流系统和雨水再利用系统。人行道基层采用土工格式加级配碎石的结构,极大的提高了人行道的透水性能和雨水利用的功能。

考虑公交港湾,使居住区的公交站点覆盖率300米半径达到,公交站的平均间距500米,公交出行率达到50%。推广绿色交通,畅导环保时尚理念。

行人过街主要采用灯控路口过街,减少人行天桥的的设置。文旅区仅设置2座人行天桥,其他均采用平面过街的形式。

在路口设计中,引入压膜混凝土铺装行式,使隔离带在路口区域行成连续铺装形式,明确路权,提高道路路口的安全性。同时在路口采用彩水陶瓷颗粒罩面的铺装形式,不仅提高了视觉和景观感受,同时为便捷、快速的通行提供了保障。

道路空间布局上,考虑尽量考小尺度空间。当道路红线较宽时,设置中央分隔带、机非隔离带等绿化带,缩减道路视觉宽度。在绿化带内采用微地形、园林造景的手法,弱化空间上的空旷感。高大乔木与低矮灌木相接合,打造森林城市的景观效果,为行人及非机动车的夏日出行提供阴凉的环境。同时,在道路路板划分及设置隔离带时,考虑路下管线、管廊的设置需求。

在随路绿地中设置绿道系统,使绿道系统交叉连接,形成网状、环状结构,便于行人和自行车的休闲通行。同时考虑公租自行车的停靠。

绿道及人行道采用园林手法,突破常规设计思路,将人行道与道路外侧的随路绿地相结合,多条道路的人行道均设置在道路红线以外。同时将人行道的线型设置成小半径曲线线型,营造曲径通幽的慢行系统。

由于当前道路路权的分配上,必须考虑所有通行群体的通行需求,这样就会造成交叉不可避免,既干扰了机动车的快速通行,又影响了行人步行的安全。本人发明设计了道路路网规划新思路,通过采用主干路取消非机动车道、次干路取决消人行道、支路取消机动车道的形式,缩减了道路的红线宽度,提高了通行效率。路网中较少采用信号灯,多采用立体交叉形式,同时由于无机动车支路的设置,极大的保障了路侧商业经营的需求,满足了行人出行的安全、舒适、休闲、便捷。

2.桥梁方案考虑中西文化的融合,突出景观与实用

在桥梁方案设计中,将桥梁进行分类,将文旅区从景观需求角度分为重点景观桥、常规景观桥、普通桥梁三个类别。重点景观桥为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内的三座景观桥。这三座桥梁既要考虑与环球公园的建筑风格融合,又要考虑与文旅区整体景观风格相匹配。常规景观桥为文旅区对外交通路口的标志性桥梁,分别分布于九棵树中路和东六环西侧路两条路上,共四座桥梁。这些桥梁,既要突出地标的特性,又要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景观选型,同时还需低调,以便突出彰显文旅区的景观和建筑。剩余桥梁均设置为常规桥梁,仅在桥梁栏杆上简单考虑美观处理。

文旅区采用国际桥梁方案征集的方式,历时两年多,通过多方案对比融合,最终确定了文旅区桥梁的设计方案。

桥梁方案既彰显个性与标志,又不特立独行;既低调实用,又不随波逐流;既融入景观,又相映成趣。

在实用方面,考虑桥梁在景观河上的通航以及在普通河道的旅游小船的通航。同时考虑桥梁的运行维护的便利。

3.开创GIS+BIM融合的技术,突出智慧与和谐

在工程的各个阶段,首创GIS+BIM技术的融合。委托专业公司,开发基于GIS技术的BIM应用平台,并将该项技术应用于工程的各个环节。

在管线规划阶为管线的空间关系及管线与地面构筑物的空间关系提供直观透明的位置关系。在道路竖向设计阶段,为道路的防洪排涝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保障,同时为最终道路标高的确定提供直观的技术支持。在道路方案设计阶段,为空间设置、路板划分、路口设置、道路与桥梁的和谐统一等提供数据和直观的参考。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GIS+BIM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碰撞检查、施工工法的优化、设计细节的检查等等,都在大量应用该技术。在未来的运行维护阶段,该技术结合智慧城市,为运维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并为智能控制提供了可视化智能平台。

经过两年的实践,为BIM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开辟出了一条斩新的道路,也为BIM如何在市政工程的全过程中应用提供了案例支持。

4.四个城市理念融入各个角落

在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城市、森林城市”的理念。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城市的顶层设计。

在海绵城市的设计中,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的多技术手段,结合雨水收集及利用的手法,通过设置下凹式绿化带、蓄水池、透水储水人行道等措施,降低暴雨峰值的排水量,提高雨水的利用。

在智慧城市的设计,通过智能交通设计、智慧管廊设计、智能灯杆设计、在道路中推广智慧城市的应用。同时,为智慧旅游、智慧文化、智慧商业、智慧政务、智慧水务、智慧能源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在绿色低碳城市的设计中,道路建筑材料的选择突出低碳的特性;施工工艺的选择上突出低碳环保;道路路板划分时,保证道路的绿化率。

在森林城市的设计中,主要突出在行道树的选择上。在保证景观和文化主题的前提下,选择高大遮荫的乔木,缩减道路空间尺度,行成林荫大道的效果,使行人有一种穿越森林的感觉。

三、初步设计阶段坚持突出建设新理念

1.设计标准突出安全、经济、实用、绿色的原则

制定建设标准,在发改委支持资金的限定下,选择符合安全、经济、实用、绿色原则的材料、工艺、产品。

引入压膜混凝土、陶瓷颗粒彩色路面、夜光材料铺装等先进材料和工艺,新设计了土工格室加级配碎石的人行道基层,机动车道的沥青混凝土采用环保降噪沥青混凝土等等。还有透水路缘石、超高强透水混凝土步道砖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考虑到透水混凝土对海绵城市的重要性,发明了一种适合海绵城市的透水混凝土,并已申请专利,专利已获得专利局的受理。

2.采用GIS+BIM融合的技术指导设计工作

每一次设计,均同步绘制BIM模型,并将BIM模型加载到GIS平台。在设计的同时,为设计师提供直接的参考,为设计决策和设计校核提供依据。

在设计中,通过BIM技术,发现了大量的管线碰撞、地上地下位置冲突、道路与周边建筑冲突、道路与跨道路构筑物冲突的事例。这些冲突的提前处理,为后续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同时,BIM技术的应用,也为如何在市政工程中应用BIM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国内在市政工程中应用BIM技术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成熟的BIM技术应用于市政工程的先例,也没有将GIS和BIM融合的技术。

在文旅区建设中,通过不断摸索,已形成一整套GIS+BIM应用方案,从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的各个阶段,均成功应用了该技术。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同时也为后期运维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极大的方便了后期的智慧运维。

3.富有创造性的设计路口

在路口设计中,目前的设计思路多数是采用大路口和交通标线的办法。这种做法目前比较普遍。但是这个做法后造成在路口的路权不清晰,交通交叉比较多,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有的设计师探索提出采用交通岛和硬交通隔离的办法对交通进行渠化,为交通的有序展开,提供了有益的技术参考。比如北京市大兴区的路口改造,大量采用了隔离护栏和交通导路口,同时增加路口的彩色铺装。这种做法使路口的交通效率大大提高。

以上做法,在提高路口交通效率的同时,还未对路权的划分有明确的界定。针对此种情况,文旅区道路路口设计中,采用相交道路隔离带连续的做法,在路口内采用压膜混凝土。

 这样,就能明确区分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通行路由,路权明晰。这样可以提高通行效率,增加行人通过路口的安全性。

调头车辆采用路口待转区之前调头的方式,减少了调头车辆的排队时间,提高了路口的通行效率。 

四、施工图设计阶段从细节出发,发扬工匠精神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考虑细节,以人为本。可考虑到井盖的安全隐患,文旅区电力管线及管廊的井盖全部采用智能井盖。同时正在考虑将所以雨污水井盖更换为智能井盖,防丢失、防误开、便于逃生。由于应用于雨、污水管线的井盖用量大,功能要求比较简单,所以目前正在会同相关厂家探索造价较低的智能井盖。目前已设计出单层智能井盖,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设计中,考虑骑行及行人的安全、舒适、便捷。慢行绿道系统在保证通行的前提下,与周边景观相融合,采用曲线、缓坡的设计思路,同时绿道独立成环、自行成网,保证了行人通行的畅通和便捷。

为方便老年人过街,过街系统尽可能的采用灯控路口过街的方式,降低了老年人过年的难度。同时着加交通岛,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

随路绿地内设置公共卫生间,为行人提供生活便利。卫生间同时考虑家属带异性亲属如厕的困难,增设无性别卫生间。突出了以人为本,为群众提供了便利。

设置智能公交站亭,基于智慧交通系统,在公交站亭设置交通情况通报、公交车位置信息、载客数量预测等信息提示,同时提供无线WIFI、智能充电的设施。

设置便捷的交通诱导系统、公共信息公告系统等,为行人提供实时的公共交通信息。

设置应急避难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为应急事件提供疏散的便利,为应急避难提供基础保障。

设计的细节很多,深入工程是实地,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群众着想,以人为本,考虑工程的各个细节。

总之,文旅区道路桥梁的设计,完全体现了“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科技创新、时尚经典、安全实用”的原则,坚持打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绿色低碳城市、森林城市”,成功开创GIS+BIM融合技术应用于市政工程的全过程,设计中注重细节,突出文化,突出了文化旅游区的特征。文旅区必将建成为文旅旅游的示范区,其市政基础设施也将引领市政设计的技术发展。

微信图片编辑_20240815085400.jpg

相关标签: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原则是什么?

移动端网站